在1974年加州理工學院的畢業典禮上,物理學家費曼作了名為Cargo Cult Science(直譯為“貨物崇拜科學”)的演講。正如同英國歷史學家巴特菲爾德寫《歷史的輝格解釋》其實是為了反對歷史的輝格解釋一樣,這篇題目為Cargo Cult Science的演講也是為了立一個Cargo Cult Science作為反面典型,告誡畢業生們以後在科學研究中一定要避免Cargo Cult Science.

所謂Cargo Cult,是二戰時期人們在太平洋小島上觀察到的一個現象。當時,美國與日本在太平洋打仗,就有很多飛機滿載貨物以這些小島為跳板來回飛行。這給當地的原始部落民眾帶來了極大的震撼。他們將運輸機視為神靈,因而在臨時機場旁邊建立了祭壇,組織了祭祀儀式。當然,很可惜的是,在戰爭結束之後,這些祈禱再也沒有收到效果。

費曼引用這個故事,諷刺的就是那些只有研究的形式,卻缺乏了科學精神的工作(例如近年東窗事發的哈佛醫學院心肌幹細胞造假事件)。這些造假的研究者心中裝著一個預設的結論(心肌幹細胞是存在的,或者反應效果顯著),就像那些原始部落民眾心裡渴望著飛機再一次降落一樣。然而,不嚴格遵循科學探究的規則,缺失了科學探究必備的品質,那些看似嚴謹先進的研究,也就和那些草扎的飛機和跳大神沒有區別了——其實後者反而還真誠一些。很多時候,這種錯誤以一種很隱蔽的形式表現出來。例如,按照實驗原則,出現了新結果要重複三次復現該結果,保證了穩健性之後才能公佈;但是,急功近利的研究者可能在出現了新結果之後直接跳過復現的要求,或者在這一過程中濫竽充數,然後就把可能是偶然出現的新結果作為“嶄新突破”拿出去發表。至於現代科研造假中常見的PS圖片和偽造數據,就更不用說了。

費曼演講的背景顯然是自然科學。但是這篇演講放到社會科學的場域內同樣也很有意義。大部分現代社會科學都創立於啟蒙運動之後,本身就或多或少是模仿者自然科學的範式建立起來的。例如社會學創始人之一奧古斯都·孔德,就認為研究社會就像研究物理一樣,唯一的區別是前者更複雜。當自然科學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成功,幫助人們提高了生產能力、看到了浩瀚的宇宙之後,人們自然會想著將同樣一套方法用於研究社會問題之上,看看是否會有同樣的成功。而這樣一來,自然科學要努力避免的cargo cult science問題,也就是社會科學所必須要面對的了。

如果說在自然科學中,避免Cargo Cult Science只是一個有關職業道德和規範的問題,那麼在社會科學中,這可能是方法論上的一個核心問題。原因在於,相比於自然科學,我們對於社會科學的研究主題,或者說“我們以為社會科學會研究的主題”,需求度更高。例如大部分人並不特別關心宇宙的起源問題,並且儘管我們所有人都受到同一套物理規律支配,不知道牛頓的定律也不是什麼大事。但相反的是,人們本能地要為自己的存在和每一件事情尋找意義,要通過自己的思考讓外部世界變得有秩序,可以被理解;並且不同的人之間的信念千差萬別,我們並需要頂著這種差異來刻在DNA裡的社交行為。這種對結果的迫切需求,自然催生出許多預設的結論。人們不僅預設了這些結論,更希望它們能夠是對的,能被證實;希望自己的想法能夠說服別人。而就在這種極度渴望的時候,他們發現了被稱為“社會科學”的絲線。必然會有人等不及它編織成衣服,就把絲線裹在身上——畢竟這樣看上去比其他一絲不掛的人要好。

我並不是說,這種急切的態度是原罪。恰恰相反,這種渴望是驅動著社會科學及自然科學發展的重要動力。同時,社會科學本身必然和自然科學有著很大的區別。但是,立足於社會科學從自然科學那裡借鑒過來的東西,以及二者在反對Cargo Cult Science的共同點上來說,我們應該可以斷言:誠實也是社會科學研究中必須要有的品質。所謂誠實,很多時候就等同於誠實的承認錯誤。在訪談節目《十三邀》中,人類學家項飆說,做一個人類學家經常會很沮喪,因為自己閉門造車想了一個很好的解釋體系,但結果拿到實際中一看,實際和理論並不符合。這種試錯,就是最能表現科學本質的東西。這句話聽起來似乎無比正確。但為了更好地理解它,我們不妨做一些比較:

最能體現科學本質的東西,不是先進的實驗器皿、複雜的研究方法、學術共同體之內眾口一辭地讚揚或群眾的認可;最能體現科學本質的東西,是試錯的過程以及誠實承認錯誤的品質。

如果這句話被加強,那麼“經濟學是否是科學”這一問題就明顯有著確定的答案。毫無疑問,很多經濟研究漏洞百出,很多經濟模型和實際嚴重不符。但是如果它遵照著這條科學研究之路,誠實的品質能被研究者認可,那麼它就是一門科學。當很多人抱怨經濟學(以及其他社會科學)不是科學的時候,他們的意思不是“這些研究沒有遵照科學規則”,而只是“這些學科沒用”。延伸一步來說,這些人之所以認同物理學是科學,是因為物理學能夠完成把火箭送上天這種奇妙的事情。如果第二天我們生活中的物理規律忽然發現改變,已有的研究全部失效,那麼哪怕我們遵照著今天的物理研究規則能夠逐漸在新世界站穩腳跟,這些人也會就此拋棄物理學的“科學”桂冠。

在上述的講述中,這場反Cargo Cult Science的陣仗已經露出了一個破綻:難道渴望“有用”不是正當的嗎?原始部落祈求飛機降落固然滑稽,但那是站在現代人立場上的觀點。如果我們是那些原始人,那麼這種嘲笑難道不是一種苛責嗎?跳大神已經是我們能夠想到的最好的辦法了,你們這些袖手旁觀之人除了冷嘲熱諷之外,對我們還有什麼貢獻嗎?如果沒有,就請你閉嘴!這種想法很好地揭示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所謂的“科學品質”,並不是人類與生俱來就擁有的,它並不像全知全能的上帝那樣完全正確。恰恰相反,這套理性的價值觀念更可能出自偶然:愛因斯坦在談到為什麼古代中國沒有發展出科學的時候說,這是正常現象,像西方那樣發展出自然科學才是反常現象。將科學思想作為人類思想的一種,對其祛魅,無疑是一件不受指摘的正當的事。從這裡出發,我們可能要面對一些深奧的問題,例如陀思妥耶夫斯基之問(如果沒有上帝,道德如何可能?)。但是,

首先,如果我們稱這種極度強調科學的品質而相對輕視其他東西的態度為“科學原教旨主義”的話,那麼就像其他各類原教旨主義一樣,這個看上去錯誤、偏執的觀點本身就散發著誘人的魅力。在極端化之後,它描述了一種只關注“程序正義”的態度。而在這種態度背後,就是對這個世界的“保守主義認知”。在這裡的“保守主義認知”是藉用了劉軍寧《保守主義》中表達的意思:守舊派認為黃金時代在過去;進步派認為黃金時代在未來;而真正的保守派認為,黃金時代從來沒存在過。所謂“但行好事,莫問前程”,說的也就是這種態度。胡適說“管它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自有進一寸的歡喜。”這句話表面上的落腳點在“歡喜”,但實際上比“歡喜”更為矚目的是背後的那片無邊無際的黑暗——不僅承認“世上沒有什麼救世主”,甚至連“英特納雄耐爾”都“不一定能實現”。儘管如此,當我們剝開科學身上的層層霓裳,只剩下最後這一顆黑暗的核心時,那種放棄的決絕、瀟灑、甚至逍遙,難道不是和人的某些本質相契合,從而深深吸引著前赴後繼的人嗎?

其次,方法即使我們不去討論極端的、絕對的態度,而只用最普通的觀點看待問題,我們釐清問題後也會有一個基本的判斷。既然人們那麼渴望對社會的、對價值的準確認知,那麼他們直接去自己建立並恪守價值就好了。畢竟只要是自己創造與信任的價值,也應該一樣有人的尊嚴。為什麼還要去借助所謂的"社會科學"的力量呢?他們一方面有著自己心裡預設的結論,另一方面又非要給自己的想法裹上一層冠冕堂皇的科學外衣,這不就是故弄玄虛嗎?這自然而然涉及到一種非常流行的看法,即社會科學從誕生之初就是偽科學,其作用從來不在於模仿自然科學的方法論研究社會格物求知,而在於讓人們有一個自洽的體系能夠生活。這其實很像那種少年熱血漫畫中反派的想法,例如火影忍者中的宇智波斑,我建造一個無限月讀的社會,把所有人都催眠就好了。這種想法其實也容易引發深奧的討論。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我們觀察到的往往是一種心口不一:人們一邊並不承認社會科學的絕對價值,另一方面又用社會科學的價值尺度來為自己辯護。

這一點,是我看到現在很多網絡輿論時的第一感受。在討論一系列政治及社會議題的留言中,我常常看到狂熱和盲目的言論——這很正常。但奇特的是,這些狂妄不僅建立在不同立場的差別之上,更建立在一種(自以為的)“科學級差”之中:我的觀點比你的觀點更加高級。例如,我贊同的是一位致力於打造“中國特色社會科學體系”的人物,ta的看法更全面,也更加適合中國的現狀,是對舊理論和舊想法的創新。在前面我們提到,反Cargo Cult Science,本質上是一種保守(科學的誠實品質的)主義,而這些留言的觀點其實是激進的。但是為了論證他們激進觀點的優越性,他們卻不得不回到這套唯一被證明具有穩健性的,可以建立級差的科學語言(對於大部分人來說,科學的比不科學的要好,這是肯定的)上來。這無疑是很滑稽的。

之前,我在知乎上看到一篇對某位這樣“大佬”的論文的評價。在論文中,這位大佬指出,中國儘管起點低,但發展速度比同期東歐國家要快,而 所以西方經濟學並沒有解釋力。這裡的問題在於:任何學過一點類似Solow增長模型的人都知道,“西方經濟學”的觀點和他引用的意思完全不符。看到這裡,我就不想再看下去了——如前所述,所謂的“科學”是一種保守的態度,就好像面對一個考試作弊的學生,哪怕他說他只在這一道題目上作弊了,你也沒有心思去看他的其他結論了。按照科學的標準,在這位“大佬”做出如此輕率的表述並發表在學術期刊上的時候,他就已經出局了。

在1974年加州理工學院的畢業典禮上,物理學家費曼作了名為Cargo Cult Science(直譯為“貨物崇拜科學”)的演講。正如同英國歷史學家巴特菲爾德寫《歷史的輝格解釋》其實是為了反對歷史的輝格解釋一樣,這篇題目為Cargo Cult Science的演講也是為了立一個Cargo Cult Science作為反面典型,告誡畢業生們以後在科學研究中一定要避免Cargo Cult Science.

所謂Cargo Cult,是二戰時期人們在太平洋小島上觀察到的一個現象。當時,美國與日本在太平洋打仗,就有很多飛機滿載貨物以這些小島為跳板來回飛行。這給當地的原始部落民眾帶來了極大的震撼。他們將運輸機視為神靈,因而在臨時機場旁邊建立了祭壇,組織了祭祀儀式。當然,很可惜的是,在戰爭結束之後,這些祈禱再也沒有收到效果。

費曼引用這個故事,諷刺的就是那些只有研究的形式,卻缺乏了科學精神的工作(例如近年東窗事發的哈佛醫學院心肌幹細胞造假事件)。這些造假的研究者心中裝著一個預設的結論(心肌幹細胞是存在的,或者反應效果顯著),就像那些原始部落民眾心裡渴望著飛機再一次降落一樣。然而,不嚴格遵循科學探究的規則,缺失了科學探究必備的品質,那些看似嚴謹先進的研究,也就和那些草扎的飛機和跳大神沒有區別了——其實後者反而還真誠一些。很多時候,這種錯誤以一種很隱蔽的形式表現出來。例如,按照實驗原則,出現了新結果要重複三次復現該結果,保證了穩健性之後才能公佈;但是,急功近利的研究者可能在出現了新結果之後直接跳過復現的要求,或者在這一過程中濫竽充數,然後就把可能是偶然出現的新結果作為“嶄新突破”拿出去發表。至於現代科研造假中常見的PS圖片和偽造數據,就更不用說了。韓國奇力片官網 韓國奇力評價 韓國口服犀利士 kellett films評價 韓國奇力片效果 韓國奇力片成分 韓國奇力片副作用

 

費曼演講的背景顯然是自然科學。但是這篇演講放到社會科學的場域內同樣也很有意義。大部分現代社會科學都創立於啟蒙運動之後,本身就或多或少是模仿者自然科學的範式建立起來的。例如社會學創始人之一奧古斯都·孔德,就認為研究社會就像研究物理一樣,唯一的區別是前者更複雜。當自然科學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成功,幫助人們提高了生產能力、看到了浩瀚的宇宙之後,人們自然會想著將同樣一套方法用於研究社會問題之上,看看是否會有同樣的成功。而這樣一來,自然科學要努力避免的cargo cult science問題,也就是社會科學所必須要面對的了。

如果說在自然科學中,避免Cargo Cult Science只是一個有關職業道德和規範的問題,那麼在社會科學中,這可能是方法論上的一個核心問題。原因在於,相比於自然科學,我們對於社會科學的研究主題,或者說“我們以為社會科學會研究的主題”,需求度更高。例如大部分人並不特別關心宇宙的起源問題,並且儘管我們所有人都受到同一套物理規律支配,不知道牛頓的定律也不是什麼大事。但相反的是,人們本能地要為自己的存在和每一件事情尋找意義,要通過自己的思考讓外部世界變得有秩序,可以被理解;並且不同的人之間的信念千差萬別,我們並需要頂著這種差異來刻在DNA裡的社交行為。這種對結果的迫切需求,自然催生出許多預設的結論。人們不僅預設了這些結論,更希望它們能夠是對的,能被證實;希望自己的想法能夠說服別人。而就在這種極度渴望的時候,他們發現了被稱為“社會科學”的絲線。必然會有人等不及它編織成衣服,就把絲線裹在身上——畢竟這樣看上去比其他一絲不掛的人要好。

我並不是說,這種急切的態度是原罪。恰恰相反,這種渴望是驅動著社會科學及自然科學發展的重要動力。同時,社會科學本身必然和自然科學有著很大的區別。但是,立足於社會科學從自然科學那裡借鑒過來的東西,以及二者在反對Cargo Cult Science的共同點上來說,我們應該可以斷言:誠實也是社會科學研究中必須要有的品質。所謂誠實,很多時候就等同於誠實的承認錯誤。在訪談節目《十三邀》中,人類學家項飆說,做一個人類學家經常會很沮喪,因為自己閉門造車想了一個很好的解釋體系,但結果拿到實際中一看,實際和理論並不符合。這種試錯,就是最能表現科學本質的東西。這句話聽起來似乎無比正確。但為了更好韓國奇力片官網 韓國奇力評價 韓國口服犀利士 kellett films評價 韓國奇力片效果 韓國奇力片成分 韓國奇力片副作用

 

地理解它,我們不妨做一些比較:

最能體現科學本質的東西,不是先進的實驗器皿、複雜的研究方法、學術共同體之內眾口一辭地讚揚或群眾的認可;最能體現科學本質的東西,是試錯的過程以及誠實承認錯誤的品質。

如果這句話被加強,那麼“經濟學是否是科學”這一問題就明顯有著確定的答案。毫無疑問,很多經濟研究漏洞百出,很多經濟模型和實際嚴重不符。但是如果它遵照著這條科學研究之路,誠實的品質能被研究者認可,那麼它就是一門科學。當很多人抱怨經濟學(以及其他社會科學)不是科學的時候,他們的意思不是“這些研究沒有遵照科學規則”,而只是“這些學科沒用”。延伸一步來說,這些人之所以認同物理學是科學,是因為物理學能夠完成把火箭送上天這種奇妙的事情。如果第二天我們生活中的物理規律忽然發現改變,已有的研究全部失效,那麼哪怕我們遵照著今天的物理研究規則能夠逐漸在新世界站穩腳跟,這些人也會就此拋棄物理學的“科學”桂冠。

在上述的講述中,這場反Cargo Cult Science的陣仗已經露出了一個破綻:難道渴望“有用”不是正當的嗎?原始部落祈求飛機降落固然滑稽,但那是站在現代人立場上的觀點。如果我們是那些原始人,那麼這種嘲笑難道不是一種苛責嗎?跳大神已經是我們能夠想到的最好的辦法了,你們這些袖手旁觀之人除了冷嘲熱諷之外,對我們還有什麼貢獻嗎?如果沒有,就請你閉嘴!這種想法很好地揭示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所謂的“科學品質”,並不是人類與生俱來就擁有的,它並不像全知全能的上帝那樣完全正確。恰恰相反,這套理性的價值觀念更可能出自偶然:愛因斯坦在談到為什麼古代中國沒有發展出科學的時候說,這是正常現象,像西方那樣發展出自然科學才是反常現象。將科學思想作為人類思想的一種,對其祛魅,無疑是一件不受指摘的正當的事。從這裡出發,我們可能要面對一些深奧的問題,例如陀思妥耶夫斯基之問(如果沒有上帝,道德如何可能?)。但是,

首先,如果我們稱這種極度強調科學的品質而相對輕視其他東西的態度為“科學原教旨主義”的話,那麼就像其他各類原教旨主義一樣,這個看上去錯誤、偏執的觀點本身就散發著誘人的魅力。在極端化之後,它描述了一種只關注“程序正義”的態度。而在這種態度背後,就是對這個世界的“保守主義認知”。在這裡的“保守主義認知”是藉用了劉軍寧《保守主義》中表達的意思:守舊派認為黃金時代在過去;進步派認為黃金時代在未來;而真正的保守派認為,黃金時代從來沒存在過。所謂“但行好事,莫問前程”,說的也就是這種態度。胡適說“管它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自有進一寸的歡喜。”這句話表面上的落腳點在“歡喜”,但實際上比“歡喜”更為矚目的是背後的那片無邊無際的黑暗——不僅承認“世上沒有什麼救世主”,甚至連“英特納雄耐爾”都“不一定能實現”。儘管如此,當我們剝開科學身上的層層霓裳,只剩下最後這一顆黑暗的核心時,那種放棄的決絕、瀟灑、甚至逍遙,難道不是和韓國奇力片官網 韓國奇力評價 韓國口服犀利士 kellett films評價 韓國奇力片效果 韓國奇力片成分 韓國奇力片副作用

 

人的某些本質相契合,從而深深吸引著前赴後繼的人嗎?

其次,方法即使我們不去討論極端的、絕對的態度,而只用最普通的觀點看待問題,我們釐清問題後也會有一個基本的判斷。既然人們那麼渴望對社會的、對價值的準確認知,那麼他們直接去自己建立並恪守價值就好了。畢竟只要是自己創造與信任的價值,也應該一樣有人的尊嚴。為什麼還要去借助所謂的"社會科學"的力量呢?他們一方面有著自己心裡預設的結論,另一方面又非要給自己的想法裹上一層冠冕堂皇的科學外衣,這不就是故弄玄虛嗎?這自然而然涉及到一種非常流行的看法,即社會科學從誕生之初就是偽科學,其作用從來不在於模仿自然科學的方法論研究社會格物求知,而在於讓人們有一個自洽的體系能夠生活。這其實很像那種少年熱血漫畫中反派的想法,例如火影忍者中的宇智波斑,我建造一個無限月讀的社會,把所有人都催眠就好了。這種想法其實也容易引發深奧的討論。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我們觀察到的往往是一種心口不一:人們一邊並不承認社會科學的絕對價值,另一方面又用社會科學的價值尺度來為自己辯護。

這一點,是我看到現在很多網絡輿論時的第一感受。在討論一系列政治及社會議題的留言中,我常常看到狂熱和盲目的言論——這很正常。但奇特的是,這些狂妄不僅建立在不同立場的差別之上,更建立在一種(自以為的)“科學級差”之中:我的觀點比你的觀點更加高級。例如,我贊同的是一位致力於打造“中國特色社會科學體系”的人物,ta的看法更全面,也更加適合中國的現狀,是對舊理論和舊想法的創新。在前面我們提到,反Cargo Cult Science,本質上是一種保守(科學的誠實品質的)主義,而這些留言的觀點其實是激進的。但是為了論證他們激進觀點的優越性,他們卻不得不回到這套唯一被證明具有穩健性的,可以建立級差的科學語言(對於大部分人來說,科學的比不科學的要好,這是肯定的)上來。這無疑是很滑稽的。

之前,我在知乎上看到一篇對某位這樣“大佬”的論文的評價。在論文中,這位大佬指出,中國儘管起點低,但發展速度比同期東歐國家要快,而 所以西方經濟學並沒有解釋力。這裡的問題在於:任何學過一點類似Solow增長模型的人都知道,“西方經濟學”的觀點和他引用的意思完全不符。看到這裡,我就不想再看下去了——如前所述,所謂的“科學”是一種保守的態度,就好像面對一個考試作弊的學生,哪怕他說他只在這一道題目上作弊了,你也沒有心思去看他的其他結論了。按照科學的標準,在這位“大佬”做出如此輕率的表述並發表在學術期刊上的時候,他就已經出局了。

然而,他的粉絲們還是一刻不停地吹捧著,他指出了西方經濟學的本質錯誤:換言之,他比西方經濟學更加“科學”。這就是一種故弄玄虛和不一致了。實際上,哪怕是大方地捧出上文的那套“反派價值觀”,否認經濟學的科學性,從而將自己的想法定位在“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地步,我們也可以大方接受。遺憾的是,儘管很多追捧的言論中暗含了一點類似的意思,但是卻始終沒有挑明了說的勇氣。之所以如此,恰恰是因為上文所提到的,這套看似保守無比的科學價值體系,反而是現代社會中唯一能夠穩定建立起級差的體系。正因如此,這個社會科學的小小原始部落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寧願拋棄一切墮入未知的黑暗,也依然努力遵守著科學的誠實原則的可憐的原始人。

然而,他的粉絲們還是一刻不停地吹捧著,他指出了西方經濟學的本質錯誤:換言之,他比西方經濟學更加“科學”。這就是一種故弄玄虛和不一致了。實際上,哪怕是大方地捧出上文的那套“反派價值觀”,否認經濟學的科學性,從而將自己的想法定位在“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地步,我們也可以大方接受。遺憾的是,儘管很多追捧的言論中暗含了一點類似的意思,但是卻始終沒有挑明了說的勇氣。之所以如此,恰恰是因為上文所提到的,這套看似保守無比的科學價值體系,反而是現代社會中唯一能夠穩定建立起級差的體系。正因如此,這個社會科學的小小原始部落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寧願拋棄一切墮入未知的黑暗,也依然努力遵守著科學的誠實原則的可憐的原始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avenkovmihail28 的頭像
    savenkovmihail28

    savenkovmihail28的部落格

    savenkovmihail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