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績就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但與之相比,好的習慣,好的思維,更容易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因為習慣和思維將會陪伴孩子一生。
小學階段,孩子接受正規、系統的學習,是培養孩子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學習習慣包含內容眾多,在小學階段,孩子需要培養的學習習慣主要是基本學習習慣,其次是拓展性學習習慣,個性化學習習慣沒有硬性要求。基本學習習慣:指孩子為了適應學習生活而必備的、基本的學習習慣,更多偏重行為規範,包括:學會傾聽,敢於提問,認真書寫,獨立、認真完成作業,善於思考,自主學習。拓展性學習習慣:指孩子為了適應拓展性、探究性學習而需要具備的學習習慣,包括:與人合作,搜集材料,動手操作。個性化學習習慣:指孩子自身帶有明顯個人特色的學習習慣。 例如,通過梳理知識關係、建立結構圖來記憶知識等習慣學生更要尊重老師,適應老師,並學會欣賞自己的老師。 從現在適應老師,長大了適應社會。 不會稍不如意就埋怨環境。提前預習,是培養自主學習的精神和自學能力、提高聽課效率的重要途徑。提前預習教材,自主查找資料,研究新知識的要點、重點,發現疑難問題,從而可以在課堂內重點解決,掌握聽課的主動權,使聽課具有針對性。教與學應該同步,應該和諧,因此學生在課堂上要集中精神,專心聽老師講課,認真聽同學發言,抓住重點、難點、疑點,邊認真聽邊積極思考。哪怕是你已經超前學過了,也還是要認真聽,要把老師的思路、其他同學的思路與自己的思路進行對比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對客觀事物的觀察,是獲取知識最基本的途徑,也是認識客觀事物的基本環節,因此,觀察被稱為學習的門戶"和打開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学问、学问,学习就要开口问,不懂装懂最终害自己,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學記》上講「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同學之間的學習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問題要互幫互學,展開討論。每一個人都必須努力吸取別人的優點,彌補自己的不足,像蜜蜂似的,不斷吸取群芳精華,經過反覆加工,釀造知識精華。做作業的目的是鞏固所學的知識,是培養獨立思考能力,不是為了交老師的差,或是應付家長。有的學生做作業的目的不明確,態度不端正,採取"拖、抄、代...... 等等",會做的馬馬虎虎,不會做的就不動筆;有的學生好高騖遠,簡單的是會而不對,複雜的對而不全,這些不良習慣嚴重地影響了學習效果。所以我們要重視做作業,在做習題時要認真思考,總結概念、原理的運用方法、解題的思路、並且盡量多記憶一些有用的中間結論。要求學生仔細閱讀材料內容,學會抓字眼,抓關鍵詞,正確理解內容,對提示語、公式、法則、定律、圖示等關鍵內容,更要認真推敲,反覆琢磨,準確把握每個知識點上的內涵與外延。同時還要培養自己能從作業,考試中發現自己的錯誤,及時糾正的能力。
第四,有無其它方法? 哪種方法更好? 想多種途徑,培養求異思維;
第五,能否變通一下而變成另一習題? 想一題多變,促使思維發散。
當然,如果發生錯解,更應進行反思:錯解根源是什麼? 解答同類試題應注意哪些事項? 如何克服常犯錯誤?
每天盡量把當天的東西都複習一遍,每周再做總結,一章學完后再總的複習一下。對記憶性知識的複習,每一遍的用時不需多,但是反覆的遍數要多,以加深印象。每章每節的知識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識體系,課後必須有小結歸納。平時要把有什麼疑問或是弄錯的地方隨手拿張紙記下,經常看看,看會了、記住了才扔掉。有價值的就用專門的本子記下,並找些可以接受的類型題、同等程度的相關知識點研究一下它們的異同,解題的技巧和辦法。學生應養成正確對待自己和他人,正確對待成功與挫折,正確對待考試分數的好習慣。若學生能客觀地評價自己和同學在學習活動中的表現,是一種健康心理的體現。只有客觀地評價自己、評價他人,才能評出自信,評出不足,從而達到正視自我,不斷反思,追求進步的目的。明確了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意義並瞭解哪些學習習慣是好習慣、哪些學習習慣是不良習慣以後,就應該自覺地培養好習慣,克服壞習慣,讓好習慣伴隨終生,讓壞習慣儘快與你告別。認識到寫字潦草、做題馬虎這些毛病,就在寫字、做題時嚴加注意,確保字字工整,題題複查;決心使自己的學習成績在全班、全校的位次前移,就要千方百計地挖掘自己學習的潛能。比如:一個中小學生,已經認識到打遊戲機的負作用了,不想再打遊戲機了,可是,一走近遊戲廳就忘乎所以了,就把握不住自己了。因此,在習慣形成的過程中,在自己的自製力還不十分強的情況下,應從控制自己的啟用時間和活動空間入手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