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課時,講到乘方,說到指數,有個女生提問,可以是0嗎?我當時很驚訝她的思考,她是真正在學習的人。
我當時給了答案:可以為0,還可以為負數,為分數,以後就明白了。可以先記住這個問題,等晚些時候再拿出來看看解決了沒有?
現在想來,我當時還是有點草率了,應該讓她自己去尋找答案。
這個女生當時還找過我,說她其實很笨,數學一點都不好,可能正是因為對自己的了解,她才在學習中勤於思考,以至於使自己不落伍。
可她不知道,真正會思考的人才是最會學習的人,才是最優秀的學生。因為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難。
遇到這樣的學生,是老師最痛快和最省心的事情,老師不用催促,不用責罰,而是能專注於自己的課堂,專注於與她的交流和點撥,像戰友一樣在知識的海洋裡暢遊。
但成為這樣的學生,是有條件的,那就是基礎很好,她能聽明白你的問題,才能提出自己的問題。
而基礎太差的學生,光是消化老師講的內容就很吃力了,根本沒有問題或者他根本不知道問什麼?
初中生活剛剛開始,為了能多遇到一些這樣的孩子,也為了以後的教學省力省心,看來我要費點力氣抓一抓孩子們的基礎了。
其實生活中也一樣,我們要先教給孩子認識是什麼,有了生活的基礎他才會去想為什麼?
如何教給他們認識你教的東西,最好的辦法就是展現給他看實物或者過程,有了直觀印象,才能憑空想像。
前幾年去培訓的時候,有老師講過一個例子,至今記憶猶新。
一條魚給一群魚講牛,它講了什麼是腿,什麼是角,什麼是尾巴,還詳細講了特徵,它說這就是牛。它自以為描述詳細,小雨們肯定懂了,但實際上在那群魚的理解裡,是魚身上長著那些東西就是牛。
很多家長捨不得孩子做事,以為讓孩子坐在屋裡學習就能學好,就能健康成長,真是大錯特錯了!
孩子不去摸一摸,不去看一看,不去玩一玩,不去摔一摔,他們就不會懂得什麼是真正的學習,還會天天喊叫學習累。
常做家務的孩子,會早早懂得分門別類、統籌方法;常和家長一起出門的孩子會懂的如何規劃路線、安排行程;常和父母一起出攤的孩子會懂的標價售價、盈利虧損;自己走路摔過跤他就會知道如何避開那些坑。
今天講價格問題,還有一個小孩告訴我,他以為原價就是進價呢!
參與生活的孩子就會懂得生活,也逐漸會有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學習能力。
培養一個讓彼此都喜歡的孩子不容易,而且一眨眼他們通通都會長大,所以我告誡自己不要浪費機會和時間,邊走邊思考邊改變,和他們一起優秀起來啊!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