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公今年住院次數有點多,近一次腦出血住院就沒有出來,直接昏迷。動了手術之後,四五天也沒有任何意識,全靠呼吸機和蛋白續命,第二次做CT,找醫生看,說大腦就跟豆腐腦一樣了,心理要有所準備。
婆婆讓我們準備了壽衣,照片。家裡也逐漸開始通知親人,需要見最後一面的至親陸陸續續從外面回來,去醫院被拒,只能來家裡敘敘舊。
眼看我就要開工,我問老公,如果情況還這樣持續,我就準備上班了,有事我再請假吧!老公點點頭,說晚上他和媽媽商量一下。他頓了一下,說,知道輸液也沒有太大意義,但如果貿然拔管,會讓父親掙扎的太厲害,要是等他慢慢耗盡元氣,再弄就不那麼痛苦了。
我表示理解。
人這一生,從呱呱墜地的那一天開始,基本都是選擇題,不是自選就是他選。
今天接小寶放學,她要去玩蹦床,我反復告知她,現在時間尚早,天氣太熱,蹦床項目還沒有開始,我們可以選擇晚上吃飯以後再去。
她不聽,執意要現在去,我拗不過她,只能告訴她,如果你選擇現在去,不管有沒有蹦床玩,晚上我們就不再去了。
她點頭同意。
後來她想玩大馬戲,又想玩滑梯。我只能告訴她,因為晚飯時間馬上到了,她只能選擇一種,她猶豫一會兒,選擇滑梯;後來碰見玩水,又選擇玩水。
雖然最後有點哭鬧,但抗拒不過我,最後乖乖回家。
你喜歡的東西再多,也沒有時間全部玩耍,只能選擇一種,既能玩的開心又能玩的投入,她雖不明白,但漸漸就會懂的。
選擇的過程就是遵循內心不斷捨棄的過程,取捨之間,你才明白自己最喜歡的是什麼。
有人看到別人成名或者成才,開始感嘆當初如果父母逼自己一把,自己也許會比現在要強很多。
於是,很多父母怕孩子後悔,或者是怕自己後悔,開始逼孩子學習。
我也曾經如此,但後來發現,我做的幾乎是無用功,除了感動了自己,渾身氣得哆嗦,孩子沒有任何改變。
我們以為自己是神,我們以為自己是過來人,所以無所不知,無所不曉,所以我們替孩子做主,我們逼迫孩子學習。
其實,現在想來,那些感嘆的人除了學會甩鍋,根本沒有成長。他們是自己選擇了貪玩放棄努力,而不是父母讓他選擇放棄。
這也讓我們明白一個道理,多和孩子分析各種做法的後果,比任何逼迫都有說服力。他無論選擇了哪條路,都要懂得自己承受選擇的後果。
選擇努力學習,就要學會咬牙堅持;選擇當下安逸,就不要羨慕別人的優秀。
對於成人而言,也是一樣的道理,比如我老公,選擇早早輟學,進入社會後在自己喜歡的領域摸爬滾打,也有了很多收穫。我問他後悔不上學嗎?他說自己的選擇,不後悔。
比如,對於公公的病情,他弟兄兩個如果選擇晚些拔管,可以讓父親多活幾天,但就要眼看父親多痛苦幾天;如果選擇早拔管,可以讓老父親少受罪,但心理這一關難過。
比如,我回家選擇自己多看會手機,自己放鬆下,就不要責怪孩子抱著手機電腦不撒手。
比如,我選擇不爭名逐利,那就不要對名次耿耿於懷。
一種選擇帶來一種結果,既然是自己深思熟慮的決定,就要承擔它帶來的一切後果。
如果,世上所有事情和人都是你自己主動選擇的,做的事情也是自己喜歡的,那還有什麼遺憾呢?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